当前位置:藏獒宠物网>百科>教育>正文

王维有哪些科举故事

人气:437 ℃/2024-02-14 22:59:27

在王维19岁那年,他参加了科举考试,关于这次考试有很多个传说。其中一个传说是,他在考试前扮成乐工去公主府演奏《郁轮袍》。公主对这位英俊青年很有好感就召来问话。王维才思敏捷回答问题时言辞生动,他还趁机给公主写了一首诗。公主这才知道,原来站在她面前的翩翩公子竟然是王维。公主知道王维要参加科举,亲笔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主考官。而后王维果然一鸣惊人,成为榜首。

  王维进入官场之后,担任了太乐丞,主要负责皇家礼仪活动中的乐舞。他觉得这样的职务无法体现出他的才能,他想要挑战更有难度的工作,哪怕去边疆战场,只要能为国出力,他都在所不惜。他写过一首《少年行》诉说他的鸿鹄之志。“孰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”,就是王维的人生理想。明明是风流书生,偏偏有一腔热血,这样的反差,让世人更加尊重王维了。

也许由于王维不喜欢太乐丞这个工作,他干了几个月就出错了。他在编排乐舞表演的时候,把本该只能由皇帝一人欣赏的歌舞,放到了盛大宴会上演出。于是,他被皇帝贬到了济州为官。也有人为王维鸣不平,说王维受到了打击报复。他与公主和几位王爷私交极好,皇帝留他在身边用着不放心,随便找个借口,就把他撵走了。

  这次被贬对王维的打击很大,他在济州写了很多诗篇,诉说自己的委屈与无奈。此后的十几年里,他再也没有机会返回长安。面对这种情况,王维开始了考虑,要不要去终南山隐居几年,让自然美景消除掉心中的阴郁。

  到了开元21年,张九龄出任宰相,王维给他写了一封自荐信,请求回到长安效忠朝廷。就这样,他被封为右拾遗,负责向皇帝提供建议和举荐人才。后来张九龄被贬,牵连到了王维,皇帝让他去西北慰问军队。当他回来的时候,李林甫成了大唐的宰相,王维鄙视李林甫的人品,毅然决定辞官返乡。

  王维终于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终南山,他在蓝田县盖了一座辋川别墅,开始专注于诗文书画创作。辋川别墅也就成了大唐文人心中的圣地,到了宋代还有文人寻访这块圣地的遗踪。

《2》

唐朝科举考试时不采用“糊名制”,所以非常方便考生走后门。举子们往往在考试前一年的秋天,就把自己最得意的诗文加以编辑,带到京师,呈给当时在政治或文学上有名望、有地位的人看,这叫做“行卷”。其风气之盛,甚至成为一种制度。不要说蠢才跃跃欲试,连天才也都颇爱走这个后门。

  王维就把关节打通到了岐王那里。然而,诗人张九皋也把关节打通到了公主家里,公主写信给京都的主考官,让他取张九皋为第一名。岐王势力不及公主,就让王维换上华贵的衣服,捧着琵琶随自己一起到公主家去。

  酒酣耳热,歌舞升平,公主留意到了长得清秀白晰的王维,岐王就势让王维独奏。王维弹琵琶时技惊四座,连公主也动容了,岐王赶紧趁热打铁,强力推荐王维的诗词文章,王维这才把怀里的文章呈献给公主。公主读了王维的诗,被他的.才华震惊了,之后将他请到了客位的首席位置上。

  王维俊美飘逸,谈吐潇洒,在座的达官贵人们无不赞叹。此时,岐王才慢慢地道出真相,说今年科考没人举荐王维做第一,王维是不肯参加的,并且听说公主已经举荐了张九皋……于是,公主就把主考官叫到家里,说明了情况。由是,王维一举夺魁。

  因《新唐书》没有记载王维的发迹史,所以这个故事的真伪历来众说纷纭。但同类故事在唐代的笔记小说里却比比皆是,比如,陈子昂是怎么成名的?以前,十年居京师,不为人知。某天,他在东市买了一张要价百万的胡琴,并招呼大家去他家欣赏佳乐,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琴砸了,再把自己的文章散发给大家看,于是“一日之内,声华溢都”——他成名了。而杜牧则完全是因为跟太学博士吴武相熟,他俩去拜访考官崔郾,连蒙带哄,让人家把他录为了第五名。

  虽然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这些故事,然而“行卷”之事是有的。这样的考试制度,漏洞百出,很不严肃。但奇怪的是,唐代,尤其是“行卷”风行的盛唐和中唐时期,是杰出诗人纷纷涌现的时代;到了中唐以后,举人以传奇小说行卷,这时候,唐人的小说又开创了一个高峰期。这种主要依靠主考官的眼力、品味、良知和判断力的选士制度,似乎对唐代的文官选取并未造成什么伤害,反而有所裨益。当然,前提是这些走后门之人确实有真才实学。

  不过,换作今天,若有人想要恢复这种文采风流、潇洒自如的行卷制度,就显得有些可笑了。虽然每年高考过后,都会有那么几位靠“雷人”作文而被破格录取的,但其人数可谓少之又少,且这个成功是没有可复制性的。在一个一切以分数为标准、充斥着群蝇宵小的时代,与其绞尽脑汁争论如何变革考试制度,不如先解决下考试背后的公平问题!

搜索更多有关“王维有哪些科举故事”的信息 [百度搜索] [SoGou搜索] [头条搜索] [360搜索]
CopyRight © 2009-2024 藏獒宠物网 All Rights Reserved. 手机版